跳過導覽列.
首頁

企圖心,如何表現的恰到好處?

作者:整理/陳孟珠  出處:Cheers 55期 2010/04
本來我以為在工作上有企圖心,並且將它表現出來是件好事,但最近卻有同事認為我「愛現、野心太大」。到底該如何表現企圖心,讓主管知道我的積極主動,同時不讓同事反感呢?
 
每個企業都喜歡積極主動的員工,因此在應徵面試一份新工作時,上班族大都希望能將自己對工作的企圖心表露無遺。然而當你正因為有強烈企圖心而順利被任用,就會發現,要繼續在辦公室裡表現你的企圖心,並不像面試時那樣單純。
 
當你只是因為想多方學習,主動協助分外工作,同事可能會覺得你愛現、心機重。甚至,有些資深同事或小主管會倍感威脅,認為你有取代他們的企圖與野心。因此,為了讓你的積極主動發揮正面效益,態度與行為的尺寸拿捏格外重要。
 
不只是應徵新人時重視企圖心,企業內部在公開徵選主管職位時,最重要的指標也是是否擁有企圖心。因此為了避免積極主動的企圖心會有負面效果出現,準確釐清企圖心的定義非常重要。
 
企圖心vs.野心
在工作職場中所謂的企圖心,是指你在乎這份工作,並且能專注於工作,不怕失敗,勇於扛起責任。從這樣的定義就可以知道,主管在評斷員工是否擁有企圖心,是從「開會前是否有事先充分準備」、「會議中是否能勇於發言、言之有物」、「是否願意利用額外時間完成任務」等小細節來觀察員工,而不是非得要員工特別做些什麼動作,才能表現出企圖心。
 
然而,如果從企圖心的英文ambition這個字來看,當你的企圖心演變為「野心」,就容易會有負面效果出現。因為有野心的員工,通常自我觀念較重,強調個人價值。尤其對一個新人來說,當他剛進入一個企業組織,還未充分瞭解、適應組織文化,容易憑著自己主觀的想法做事,團隊合作的概念尚未建立,如果此時再加上新人本身擁有強烈的企圖心,就容易引起同儕的反感。
 
此外,有些人則是會把企圖心運用在人際關係的維持,積極努力的討好主管。其實這樣的做法也不是不可行,適度的與主管互動當然會有加分效果,只是在尺度的拿捏上應該更為嚴苛,尤其應避免牽涉到金錢與感情的往來。
 
如何避免被同事排擠?
基本上,一個員工如果是因為太過積極主動,而被周遭同事排擠,通常是因為其他同事長久以來養成消極被動的習慣,因為嫉妒與飽受威脅的壓力,進而出現排擠的動作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有企圖心的上班族若要避免遭受同事攻訐,還是得回歸到人際關係的問題上。
 
換句話說,當新人加入一個團隊時,首先除了要熟悉同事、找到意見領袖之外,最重要的還是尊重輩份與謙虛的態度,而這樣的態度其實是很容易表現出來的。舉例來說,當你在會議中發言或與其他同事交談時,主詞盡量避免使用「我」,而是用「我們」開頭;開會時有文件需要影印,或需要為外賓準備茶水之類的跑腿工作,也可以很自然的主動為他人服務;此外,會議進行中也盡量能先讓資深前輩發言,避免出現搶著發言或中斷別人的舉動。這些都是簡單的小動作,卻可以充分展現你的謙虛與尊重,也讓別人更能大方的欣賞你的主動積極。
 
另一方面,如果你真的希望能在分內工作之外,學習更多知識與經驗,坦然跟主管爭取相關機會,也會比私下到處請教同事來得好。換句話說,一般企業內都免不了有跨部門合作的計畫,如果你希望多方學習,主動爭取加入跨部門計畫,便可以藉此參與跨部門的運作,瞭解其他部門的特性與專業。反之,如果你經常私下進行跨部門的工作執行,雖然積極主動學習的出發點是好的,但除非你分內工作表現優異,否則不但主管會認為你野心太大,其他同事也會因為不清楚你的動機為何,容易對你產生猜忌、誤會。對企業而言,完善的輪調制度則是另一個滿足員工學習,同時能讓員工充分瞭解、體諒他人的設計。
 
一般而言,企圖心會為組織帶來好的影響:一個有企圖心的員工,會為原本消極被動的團隊帶來一陣漣漪,進而產生良性競爭;主管善用積極的員工,也能為團隊帶來好的績效表現。因此,只要心中保持合作的原則與尊重的態度,企圖心就不會變成野心。
 
主講:李世明(統一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)